用 Python 进行贝叶斯模型建模(4)

433 查看

本系列:

第4节:贝叶斯回归

之前,我们留了个问题:“我的回复时间受聊天的对象的影响吗?”我们针对每个对话的人都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但是有时候我们想了解更多的影响因素,比如:星期几,时刻等。可以运用 GLM(通用线性模型)更好地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

线性回归

当响应y是 −∞ 到  ∞ 上的连续变量时,可以考虑使用线性回归,表示为:

5DZL5V]9HJ_ZOUC0ABQJR]L

解读为:响应y通常服从均值为 μ,标准差为 σ 的正态分布,μ 描述为一组解释变量 Xβ 的线性函数,零线截距为 β0.

在不是对 −∞ 到 ∞上连续变量进行建模的场合,你需要使用连接函数来转换响应域。对于泊松分布,一种权威的连接函数是 log 连接函数,可以表示为:

WY$DQMETX6BT_9I~1$XO$CB

这被认为是一个固定效用模型,对系数 β 的估计是基于整个对话人群,而不是基于单个的人估计独自的参数(如第三节中的合并和局部融合模型)。

固定效用泊松回归

为了用PyMC3建立泊松回归,我们需要对 μ 使用log连接函数。PyMC3中的潜在数据模型使用了theano 库,因此需要使用下面的 theano 张量方法 theano.tensor.exp()

从上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零线截距 β0 估值在 2.4 到 2.8,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不幸的是,解释泊松回归的参数比简单线性回归(y=β X)更费劲,在这个线性回归中,我们可以说 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增加 β 个单位。但是,泊松回归中我们需要考虑连接函数。following cross validated post详细推导了下面的公式。

对泊松模型,x 变化一个单位,相应地 y 变化 y( e^β – 1)

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x 变化的影响取决于当前的 y 值,不像简单线性回归,x 同样的变化却引起 y 的不一致变化。

边缘密度图和二元联合密度图

下图显示了边缘密度图(对角线上)和二元联合密度图(上下窗格)。这个图对于理解协变量的相互作用很有用,在上例中,可以看到,若参与的人数增加,则零线截距下降。

混合效用泊松回归

对上面的模型进行小的扩展,引入一个随机截距参数,这样可以针对每个人估计一个基线参数 β0,而其他参数则针对整个群体进行估计。对于每个人i的每条消息j,可以表示为:

S{XV~YK4E`1X@EM~13AC_GJ

通过对每个人i引入这个随机效用参数 β0,可以使模型针对每个人建立不同的基线,同时对整个群体估计协变量的效用。

上面结果的截距很有趣:

  • 每个人有不同的基本回复速率(正如第3节中两个模型展示的那样)
  • 长消息需要较长时间编写,通常需要较长回复时间
  • 如果你周末给我发消息,你很可能得到较慢的回复
  • 我倾向于在群组聊天中回复更快

经过对每个协变量的效用进行计算,模型估计出参数 β的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