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瓦苇、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种植(二)

325 查看

  四、水分及多肉植物对于水分的追求

  1、水分在植物生长三要素中的地位

  植物生长三要素,阳光、空气和水。按理说水是排在最后的,但是对于家庭栽培多肉植物来说,我认为水分的控制比其他两项要重要的多,大家应该都有经验,过多或过少的水分供给,都会造成植物生长不良乃至腐烂死亡。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小,所以很容易造成浇了水不会干,而浇水间隔一长,又会造成干透了很难浇透的矛盾现象。更多的时候,是盆土上面已经干透了,下面还是湿的,一个不当心,浇水一多,烂根、腐叶就会接踵而至。当然,这个土壤结构也有关系,但是事实上,只要控制好水分的供给,用土的配比则可以随意许多。有句老话叫做浇水三年功,事实也是如此。家庭养花,浇水的技巧绝对是个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多肉植物这种特殊的类型,水分控制就越加显的重要。

  2、浇水三年功

  前段时间有空总结了一下这个所谓的“三年功”

  “三年功”伊始,是入门阶段,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水性”。

  (1)水性

  水分为几种,以存在形态来分,可以分为地表水和无根水。地表水也就是江河湖海里的所有液态水。无根水则可以是雨雪等在大气中自然凝结的液态水,也可以是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水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气湿度。

  理论上来说,地表水由于溶解了不少的地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所以水的硬度比较高,H2O蒸发后会沉积下大量的析出无机盐。我们平时所说的水垢就是这个东西。而无根水就是地表水蒸发后遇冷再次凝结的产物,由于在蒸发前,已经抛弃了大量的析出盐分,所以也称为软水,其中虽然也含有微量的杂质(水滴凝结需要空气中的微尘作为核心),但是比起满地横流的地表水来,其含量可以忽略不计。

  前面也讲过,多肉植物的肉质根渗透压很低,过量的盐分会导致根系细胞脱水,所以我们讲,相对于地表水,无根水更加适合浇灌多肉植物。

  另外,水的酸碱度也是影响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酸碱度大家都知道,“农夫山泉有点甜”为什么会甜?因为那是弱碱性的。动物的细胞液是弱碱性的,只有快死的动物体液才会呈酸性,所以人应该喝弱碱水。而植物却相反,大部分植物需要的是酸性水,这也并不是说植物喜欢喝酸水,而是因为植物根系新陈代谢排泄的废物会堆积在根系周围,影响植物的健康,而这些排泄物以及土壤中可以被植物利用但必须先被溶解的元素,全部这些,都要靠酸性水来进行溶解。如果一个花盆里的土壤长期被碱水浇灌,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以上所有的这些都会板结在一起,最终成为这盆花花的坟墓的奠基石。又有同学说了:“我家就是用农夫山泉浇的花,怎么好好的?”这是因为。。。因为这个山泉还不够碱。。。。。。

  好吧,前面几段只是一个知识点,大家了解就可以了,真要操作起来,我知道你们还是会去用自来水的。其实南方的自来水一般都是酸性的,无非也就是水里的溶解物多了点,要用来浇花也是可以的。用之前放脸盆里放置一晚,一来让里面的氯气散散,二来也可以让水温接近室温。有空的时候让植物去淋淋雨,也就凑合了。

  (2) 浇水的策略

  养花没有定式,各家都有各家的养法,而且估计大家也是谁也不服谁。浇水也没有定式,有人喜欢干养——干养便于植物的生殖生长,能更好的积累干物质,但植物可能就不那么水灵。有人却喜欢湿养——湿养有助植物的营养生长,枝繁叶茂,但是抵抗力可能会比较差。如何,优点缺点就放在面前,愿意怎样养,各位可以自己选择。

  当然,无论喜欢干的还是湿的,浇水的时机还有要把握的,对于“时机”二字,相信所有的大仙都会一致相信它的存在。对于多肉植物来说,似乎“干透了浇”这个办法,已经成为了共识。的确,这个办法是个最保险的办法,很多能保持植物3年不死的同学,就是靠这个办法苦苦支撑着。但各位再仔细想想,如果大家都知道“干透了浇”,那还哪里来的“浇水三年功”这个说法,难不成,古人都是低智商,总结了五千年就总结了这么个“干透了浇”的傻办法?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干透了浇”只是花卉杂志上很多专家的口头禅,这些专家一怕别人掌握了核心技术,将来抢了他们的饭碗,又不甘心默默无闻地当个辛勤的园丁,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万金油一样的词汇来忽悠大家。

  “干透了浇”,什么叫透?是一天还是1个月?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词就是个诡辩的道具。植物,哪怕是多肉植物,根系脱水都会造成有关细胞组织的破坏。沙漠里的胡杨总算是能抗旱了,30年不下雨的地方也能长的张牙舞爪。但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凡是有胡杨生长的地方,顺着根挖下去,5米以内保证土是湿的,地下水可能和几百公里以外的绿洲相连。你当植物是傻子啊?它们机灵的很嘞~

  觉悟吧!难道你家里的盆子里也有地下水吗?既然没有地下水,那你再给人家来个“干透”?人家能艰难的活着,就已经很对得起你的RMB了。家里毕竟不是大棚,大棚里有地气,有湿度,哪怕干个半年,空气中的湿度也足够要求不高的多肉植物喝一壶了,再加上温差什么的(后面会介绍)所谓的“干透浇透”完全是另一个概念。正因为这样,家庭环境下的浇水策略就需要专门的进行策划了。

  前面我们讲过,瓦苇要润,番杏要干,无论润还是干,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维持适当的水分是必须的。如果可以翻盆看土进行讲解的话,那么瓦苇盆里土表以下3公分干的发白了,再下面的土粒有湿气但不会粘连,就可以浇水了。而番杏则是最下部的1-2公分的土(不包括排水层)还有潮气的时候,也可以浇水了。这两个浇水的时机,可以在保证不因为过多的水造成植物生理障碍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维持植物毛细根上的根毛不被干死,植物的根毛也不必一直处于枯死——复活——再枯死的循环,有限的营养可以最大程度的得到积累,植物长的自然会越来越好。

  说到“时机”当然也会说说“时机”的把握,我们不可能每次浇水都翻盆来看。这除了需要平时苦练手感、眼力等基本功以外,自然是有窍门滴~

  窍门1)称重法,先确定自己的配土,每次上盆尽量用相同的配方,同时准备一个空盆,装上干透的土,然后称重,记录重量后浇透水,再次称重,把2个数据记录下来。接下来就是一天一称,除了可以检验你自己配土的保水性,最终目的是看几天可以回复到干土上盆时候的分量,在这个天数上减去1-2天,就是你需要浇水的周期了。以上说的是瓦苇,番杏的话,可以不必减天数。当然这个方法忽略了植物根系的吸水和蒸腾作用,一般有植物生长的盆土会干的快点,所以以上的得出的数据能够再和带植物的盆的重量进行同期对比的话,得出的浇水周期就会更加精确了。

  窍门2——植料变色法,加大配土中赤玉的比例,因为赤玉的土粒吸水性、水分传递能力相当好,而且有点水分就会变色,干湿非常直观。配土中赤玉土的比例加大,可以加强盆土内的水分传递,上面的土干的快,下面的水分会一直传递上来,直到下面的植料中水分的含量减少到一个临界点为止,而这个临界点,往往就是浇水的信号的开始。建议配土中赤玉土比例加大到40%以上,盆面用2-3粒径的纯赤玉进行铺面,盆面的赤玉变成淡黄色发白的时候,瓦苇最多再等1天,番杏2天就应该浇水了。

  应该被唾弃的窍门

  1、牙签法,这个很多人喜欢用,但实际上很容易扎坏沿着盆壁生长的根系,再一浇水,烂你没商量。唾弃指数3星级。

  2、手指探盆法,这个办法以前在一篇别人翻译的文章上看到过,不知道实际上有没有人在这样弄,我觉得这个办法很蠢,先不要说现在大家都喜欢用颗粒土,手指头根本插不进去,就算插进去了,手指头也会弄的脏兮兮,好好的盆面化妆土被弄乱,搞不好,盆面上浮着的一些宝贵的毛细根也会被插断,可以说,这完全是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蠢办法,唾弃指数4星级。

  3、敲盆听音法,这个办法我不想再批评了,忒不靠谱,除非大家都练就了朗朗一样音乐家的听觉,否则,这个办法还不如用手指头直接插。唾弃指数5星级。

  (3)浇水的方法

  无论是日本的园艺界业者,还是国内的大仙,对于浇水的方式都是不愿意多透露的,我觉得也不能怪他们,也有可能是大仙们一般都有大棚,成千上万的植物,没有办法仔细的一颗一颗的对付,要知道,当你在桑拿浴室一样的大棚里面对铺天盖地嗷嗷待哺的植物时,你也会毫不犹豫拿起水管一通乱喷的。所以他们不讲,我非常理解。

  但是对于广大阳台族来说,情况就根本不同了。大家省吃俭用,从自己的私房钱里分出相当可观的一笔资金,冒着家庭暴力的危险,顶着朋友、同事异样的眼光,冬天舍不得吃个烘番薯,夏天舍不得喝瓶冰汽水,好不容易买了可怜兮兮的那几盆花,当然要仔仔细细滴一盆盆的浇了。当然也理解你们,所以好好聊一聊浇水的方法。

  一般的生长季节,(前面介绍过,想不起来的翻到前面自己去看,我也忘记了。。。。。。)在合理的浇水周期内,可以放心大胆的尽情的兜头浇水,浇到满进满出为止,特别是有条件利用无根水的同学,一通透水,可以让植物如沐春风,盆面的水垢,植物表面的灰尘,盆土内的根系排泄物,全部可以在一通透水中被冲洗的干干净净,想起了某人的名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但是要注意,有节约、环保“恶习”的同学请一定要注意,回笼水千万不能再利用,所谓“回笼水”就是浇水后盆底流出的废水。别跟我说没有这样节约的人,我听说过不止一个了,当初养兰的时候,居然还有人说这个是“熟水”。。。要我说,这个就是阴沟水,对植物的杀伤力堪比福岛核电站的下脚水,里面的垃圾和毒素足够让你千百倍地付出代价,原因仅仅就是因为你想节约这几分钱水费。当然,洗涤用水,时间较长的积水也具有相同的功效。

  然后是在休眠期之前的浇水,(这个时间前面也说过,为了加深记忆,请同学们自己翻上去查),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控水了,再不控,一个生长季节积累的徒长就没机会纠正了。这个时候,由于气候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浇水的周期需要重新设定。而且浇水的量不能饱和,要求是让植物一次喝个半饱,水分的摄入要略小于消耗,这样,除了迫使植物毛细根的生长,还可以让植物体内的糖分浓度增大。毛细根的发达,可以让植物更加健康,而营养物质的积累则让生殖生长得以实现,植物会发胖,变矮,特征凸显,接下来的休眠、脱皮、花期也有足够的体力去对付了。不能很好掌握的同学,请参照前面的称重法,先辛苦几次,确定一下浇透的水量,然后把这个数值除以2,就可以了。另外,这时候因为植物的营养生长已经很弱了,没有太多的垃圾需要你去冲洗,浇水用细流的方式轻轻的浇就可以了,尽量不要弄湿植物。最低限度,也要避免花芯积水。

  最后是休眠季节,这段时间,主要的目标是维持,由于气温等原因,植物进入自我保护状态,根系停止了大部分的活动,相当部分的毛细根也已经消失,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去考虑根毛的保持了,由于失去了吸水的功能,过多的水分不但无效,反而会造出毛细根的腐烂,继而影响到主根,运气不好的,会一直烂进茎部组织。。。。。。然后,就恭喜你了,你又有买新植物的理由了。休眠季节,主要是以喷雾为主,适当地维持空气和盆土的湿度,让植物在休眠的时候不会因为过于干燥而产生生理障碍就足够了,真憋的厉害了,挑个凉快的晚上,灌个一次透水,然后用电扇开足马力吹上一晚,能保证第二天盆面发白,叶芯没有积水就可以了。

  当然,所谓的休眠也不是绝对的,类似瓦苇属的白银、玉露,番杏科四海波属大部分植物,生石花属的曲玉等品种,休眠表现的都不明显,这个也需要根据各自植物的状态去灵活把握了。原则就是——在应该休眠的季节,植物表现出脱水,生长点失去光泽,或者整体颜色变深,手感变软的,都应该当做休眠来对待

  3、气态水对植物的影响

  所谓气态水,就是蒸发在空气当中,以不可见形态存在的H2O,气态水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数的液态水微粒形成的,从根本上来讲也属于液态水。气态水在空气中含量的指标就是“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和浇灌用水一样,对植物非常重要的一种外界补充物。

  植物学告诉我们,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除了根系以外,还可以经由叶片上的气孔进行,这个比例根据植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空气凤梨之类的寄生类植物,经由叶片吸收的水分可以达到80%以上,从根本上颠覆了“根”的地位。

  南非东海岸,昼夜温差极大,加上海面上的水汽扩散,晚间的空气湿度可以非常高。而多肉植物退化的叶片由于拥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更加方便的由叶片上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以弥补当地降雨量的不足。所以南非原产地的多肉植物对于空气湿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又是一次逻辑推断,唯一的区别是这个结论不是我下的,是若干位鼎鼎大名的学者研究的结果。

  家养的植物和野生的还是有点差别,维持原生态当然是最好,家里有条件弄个自动喷雾,一到晚上隔一小时就喷个一次,制造大湿度,植物当然会长的很好。但是这样也就脱离了“家庭栽培”的范畴了。

  栽培多肉植物,我们都知道有个“闷养”的窍门,干巴巴的植物,用个杯子闷上几个礼拜,也会长的水灵灵。于是有些同学就以为掌握了一个秘笈,从此养肉不求人。的确,简单的闷养可以加大植物土面以上部分外环境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可以不依赖根系来补充植物所需的水分,无性中增加了植物吸收养分的渠道,(相当于开了小灶)而且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液会因为水分的直接滋润而恢复活力,变的非常充盈。甚至一些根系不健康的植物在闷养后会迅速发根。但是,我们讲,一时的闷养只是起到了兴奋剂的作用,效果是暂时的,无论你是否一直在闷,到了一定的时间,闷养的副作用会绝对抵消之前带来的一切优势。因为这种闷养方式只考虑到了土面以上部分,而忽视了土面以下部分的作用。

  杯子闷养,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盆土的含水量,如果土是干的时候多,在根系的向水性的作用下,根系会向上长。因为上面有闷着,平均湿度比下面大。本来准备好的深盆,到头来倒盆的时候你会发现,根系只长到上面的一半,下面一半是没有根的,植料浪费不算,还会造成植物根系在上面盘结,影响营养的吸收,最可怕的是由于下半部分没有根系的生长,会造成植料的板结。等到你不闷的时候,再长下去的根就会下去一根烂一根。

  其次是土湿的时候,这个就不用说了,本来在家里蒸发就少,盆土干的就慢,你再在上面给加个罩,土就不会干了。结果就是——你一个礼拜不去看,盆子里就不是多肉了,而变成了蘑菇的天堂。

  干也不成,湿也不行,可见简单的闷养是不利于植物生长的,虽然也是利用了空气湿度,但是这种钻进了脑袋,忘记了屁股的方法,还是宁愿让植物干巴着。

  那么,是不是就不能闷?答案是否定的,要闷,但是要大环境的闷,连盆闷进去。

  大棚里为什么植物长的好,就是因为环境湿度大,而大棚的环境湿度也是人为闷出来的,这是一个大环境的空气湿度提高的形式,植物整个被包裹在湿润并且流动的空气中,由于空气有流动,所以根系不会缺氧。由于环境湿度大,所以可以少浇水。由于盆内外处于同一环境,所以根系不会因为向水性而上翻。并且采光,日常养护,都不会因为植物被闷着而受到影响。

  正是由于大棚闷养的种种好处,于是有部分同学想到了在家里搭小暖棚,或者干脆用个整理箱把植物装进去。。。。。。我当然不否认这种做法,也的确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整理箱栽培法,就一直被上海的很多花友所热捧。养出来的植物也很漂亮。

  但是,对于大多数和我一样菜鸟的同学来说,我还是建议放弃这个办法。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家庭闷养很难控制,就算是大环境的闷,植物的根系也明显比开发式环境下养出来的植物要虚弱。这是因为,植物一直被处于一个非常湿润的环境,叶片吸收的水分已经足够消耗,不需要根系再去拼命的找水。一旦被转移至干燥的环境,水分的来源渠道少了一半,植物往往会表现出极度不适应。窗面干瘪,停止生长,种种不如人意的现象都会发生。

  大棚里买来的植物恢复的慢,相信大家都知道,大棚高湿度环境下的栽培的植物买回家,无论有多么漂亮,一般都会先瘪掉,然后再在经历一段漫长的适应过程后,缓慢的重新发根。到这个时候,植物漂亮的外形应该也会变的很难看。其实这就是植物的一个适应蜕变过程,一个从湿润的环境到干燥环境的磐涅过程,有些植物因此挂了,你也不能怪原来的主人,只能怪你不懂得“植物的需求”。

  多肉植物景天酸的呼吸方式,造成了它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才会开放进行呼吸,所以白天过大的空气湿度是根本不必要的,只会造成植物的抗性降低和对空气湿度依赖性的增加。

  经常泡论坛的同学都知道,养兰的时候要买“阳台草”,买多肉也要买“阳台肉”,这里面的关键不是“阳台”而是区别于大棚专业化生产,特指家庭环境栽培出来的苗子的意思。因为一般家庭里养出来的植物,都不会有太大的空气湿度让它迷失自我。不过,应该说,现在也有专业的多肉大棚做的比较好,在前期栽培的时候就注意控制湿度,锻炼根系,尽量在早期营造艰苦的环境,方便买家的后期养护。这样的大棚植物其实和家庭养出来的是差不多的,某些抗性指标甚至更强。

  空气湿度讲到这里,该做个总结了——家庭环境栽培多肉植物,适当地营造空气湿度是应该的,但是要以不违背自然为前提,尽量利用周遭的环境,以及现有的设施来进行,比如,秋天干燥,可以在晚上浇水后关窗保湿,夏天室外潮湿,可以开窗让外面的湿气进来等等,就算是有个简易的花棚,也要经常开盖保持通风。只要晚上能维持60%以上的空气湿度,也就足够了。切不可贪功冒进,违背伦常;弄个东西罩起来、包起来等等,看起来长的水灵,其实根本不适合植物。多肉植物本是荒野中汲取天地灵气的精灵,弄个小盆子把它下半部约束起来已是冒犯,再剥夺了它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子非鱼,焉知鱼之所需?

南非瓦苇、番杏多肉植物的家庭种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