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泡桐

1612 查看

白花泡桐,是一种速生优质用材落叶树种,在四旁零星种植,生长快,成材早,繁殖容易,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 白花泡桐 白花桐(桐谱)、泡桐(本草纲目),大果泡桐(河南),华桐、火筒木、沙桐彭、笛螺木(广东),饭桐子、通心条(广西)

乔木高达30米,树冠圆锥形,主干直,胸径可达2米,树皮灰褐色;幼枝、叶、花序各部和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但叶柄、叶片上面和花梗渐变无毛。叶片长卵状心脏形,有时为卵状心脏形,长达20厘米,顶端长渐尖或锐尖头,其凸尖长达2厘米,新枝上的叶有时2裂,下面有星毛及腺,成熟叶片下面密被绒毛,有时毛很稀疏至近无毛;叶柄长达12厘米。花序枝几无或仅有短侧枝,故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长约25厘米,小聚伞花序有花3-8朵,总花梗几与花梗等长,或下部者长于花梗,上部者略短于花梗;萼倒圆锥形,长2-2.5厘米,花后逐渐脱毛,分裂至1/4或1/3处,萼齿卵圆形至三角状卵圆形,至果期变为狭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仅背面稍带紫色或浅紫色,长8-12厘米,管部在基部以上不突然膨大,而逐渐向上扩大,稍稍向前曲,外面有星状毛,腹部无明显纵褶,内部密布紫色细斑块;雄蕊长3-3.5厘米,有疏腺;子房有腺,有时具星毛,花柱长约5.5厘米。蒴果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0厘米,顶端之喙长达6毫米,宿萼开展或漏斗状,果皮木质,厚3-6毫米;种子连翅长6-10毫米。花期3-4月,果期7-8月。

叶卵圆形,薄革质,长达25,长达25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深心脏形,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密被唾状细柔毛,侧出脉2-3对;全缘。顶生狭聚伞花序,花白色,无斑点,花冠管钟状漏斗形,长约8厘米,径4-5厘米,外面被稀疏极细的星状柔毛,花冠裂片5,半圆形,长约2厘米,花萼钟形,长约2厘米,厚革质,果时宿存,萼齿5,三角形,仅萼齿边缘密被污黄色棉毛。蒴果较小,卵圆形,长约4厘米,径2-3厘米,果皮厚革质,2瓣裂开;种子细小,极多,具白色透明膜质翅。果期9月。

阳性,喜温凉气候.不耐寒,速生。为强阳性树种,不耐蔽荫。根近肉质,分布深广,有上下两层。不宜在黏重土壤生长,喜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涝。

本种树干直,生长快,适应性较强,适宜于南方发展。

分布及生境:产滇东北(大关、盐津)。生长于海拔700-1140米地区,次生阔叶林中。村边, 荒地, 阔叶林中, 林中, 平地疏林, 山谷, 山坡, 山坡林中, 疏林中, 分河南湖北、渐江、江西、贵州。本种经龚彤(1976)研究,列为泡桐异名,但看来还有些区别。

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野生或栽培,在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地近年有引种,生于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越向西南则分布越高,可达海拔2000米。越南,老挝也有。

国内主要分布: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江苏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湾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湖北药用根皮,研细拌甜洒敷治肿毒,泡洒喝治气痛。

1 、挖穴:挖穴规格一般为60厘米x40厘米x40厘米,若栽大苗,挖大穴,宽度不小于80厘米,深度50厘米以上。

2 、栽植:造林以秋季落叶后至翌春发芽前均可,在2-3月,植苗造林应对苗木适当修剪,造林季节迟,修剪强度大,甚至载干造林,以保成活,栽植不宜过深,埋至根茎处10-15厘米即可,培土应高,成小丘,以防积水。

抚育管理

种植3年内,每年的5月或9月至少除草松土一次,有条件的要进行施肥。长到一定高度后,可采取截干修枝,抹芽等方法,防止假二分叉,同时尽量剪花枝,促进材积生长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