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兰

2176 查看

火烧兰为兰科植物,地声草本。产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火烧兰,属夏蕙类兰花品种。蕙是兰中的一个类属,通常在夏天开花,且一秆花开八九朵十余朵,香气有浓有淡。火烧兰是滇兰中的正宗夏蕙,入夏开花,一秆花开10朵左右。花朵暗绿,花瓣窄长而软,花秆青紫。唇瓣偏绿,唇盘起绒,上有横条状紫斑。叶起U槽,叶脉纹路细而透亮。叶尖常成焦灼状,称火烧尖。这品兰...

根茎

火烧兰高20~70厘米;根状茎粗短。茎上部被短柔毛,下部无毛,具2~3枚鳞片状鞘。

叶令~7枚,互生;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罕有披针形,长3~13厘米,宽1~6厘米,先端通常渐尖至长渐尖;向上叶逐渐变窄而成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通常具3~40朵花;花苞片叶状,线状披针形,下部的长于花2口3倍或更多,向上逐渐变短;花梗和子房长1~1.5厘米,具黄褐色绒毛;花绿色或淡紫色,下垂,较小;中萼片卵状披针形,较少椭圆形,舟状,长8~13毫米,宽4~5毫米,先端渐尖;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长9~13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渐尖;花瓣椭圆形,长6~8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唇瓣长6~8毫米,中部明显缢缩;下唇兜状,长3~4毫米;上唇近三角形或近扁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3~4毫米,先端锐尖,在近基部两侧各有一枚长约1毫米的半圆形褶片,近先端有时脉稍呈龙骨状;蕊柱长约2~5毫米(不包括花药)。蒴果倒卵状椭圆状,长约1厘米,具极疏的短柔毛。

花期7月,果期9月。

火烧兰生于海拔250~36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或沟边、路旁。

因火烧兰根多且长,宜口径在20cm-30cm的花盆,基质疏松为主,需酸性土,湿度不必太大,七干三湿为原则,暑月避阳,余月可全光照,梅雨季节要移盆避雨,放置面面通风处,其他管理照四季兰方法栽培。

火烧兰,属夏蕙类兰花品种。蕙是兰中的一个类属,通常在夏天开花,且一秆花开八九朵十余朵,香气有浓有淡。火烧兰是滇兰中的正宗夏蕙,入夏开花,一秆花开10朵左右。花朵暗绿,花瓣窄长而软,花秆青紫。唇瓣偏绿,唇盘起绒,上有横条状紫斑。叶起U槽,叶脉纹路细而透亮。叶尖常成焦灼状,称火烧尖。这品兰花的极优之点在于:夏日独香,香气浓烈而旷远经久。

在下山建兰的大家族中,“火烧兰”是其中的一个变种,福建东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处处有可见到个体的火烧兰,火烧兰是当地的叫法,它长在海拔400米-500米之间的全光照的山势平缓的茅草丛和岩石夹缝的区域。火烧兰习性耐旱,抗逆性强。叶姿奇特,别有一格,株高20cm-70cm;叶幅0.9cm-2cm;叶片数3-5片;叶失较纯。

有两个品种:其一叶质较硬且直立,其二叶质弯曲软弱,叶缘齿不明显。

直立形的,叶断面为“U”形,软弱叶型的叶面“一”形,两种叶色均钱白绿色无光泽。假鳞茎椭圆形,根多粗壮且长。丛株数2-4株,从采挖实地判断,枯死假鳞茎较多,它生于恶劣的环境,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摧残,火烧兰的发苗率几乎没有1:1,属难发的品种兰。

火烧兰产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火烧兰产云南贡山、福贡、泸水、腾冲、兰坪、维西、德钦、中甸、景东、丽江、大理、鹤庆、洱源、昆明、禄劝、宜良、嵩明、昭通等;

火烧兰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不丹、锡金、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北非、俄罗斯、欧洲以及北美(引人逸为野生)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观赏价值

火烧兰4至5月发芽,芽尖纯、健壮,冬笋形状,包叶紧。长在茅草丛中的火烧兰株直立,叶束也多些,株形轩昂挺秀,叶叶似剑,迎风接阳的叶片直立青天。  

根茎药用

火烧兰治跌打损伤、肾虚腰痛、毒蛇咬伤。

花卉鉴赏

火烧兰花期较早,仲夏始花,初冬终花,一年有二至三度花期,花葶纤细出架,有青梗白梗两种,着花5-8朵,最多10朵,花径较大,为荷形水仙瓣,花径7-8cm,花期10天以上,捧瓣紧抱,蕊柱小,舌铺圆润微卷,舌点淡红点缀工整有致,全花外三瓣翠绿带黄,花容端庄、晶莹、自然清晰,外三瓣基处泛桃红晕显彩条,放花时每每嗅到香气,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甜香。

根据植物的一般自然变异规律,花葶、花瓣一般是由植物的叶变异而来的,而火烧兰兰叶为浅白绿,花瓣为绿黄色。

由长时间的红紫外线辐射引起,也有变异成红花红舌的火烧兰类种,花红可能是引诱昆虫传粉或防止真菌的感染。故下山建兰变异的红花红舌火烧兰是一个更难得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