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耳兰

737 查看

兔耳兰,半附生植物,假鳞茎近扁圆柱形或狭梭形,有节,多少裸露,顶端聚生2––4枚叶,叶倒披针状长圆形至狭椭圆形,叶柄长3—18厘米,花葶从假鳞茎下部侧面节上发出,直立,花序具2—6朵花,较少减退为单花或具更多的花,花通常白色至淡绿色,花瓣上有紫栗色中脉,唇瓣上有紫栗色 斑,花期5––8月,产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 和西藏东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

半附生植物;假鳞茎近扁圆柱形或狭梭形,长2––7(––15)厘米,宽5—10(一 15)毫米,有节,多少裸露,顶端聚生2––4枚叶。

叶倒披针状长圆形至狭椭圆形,长 6—17厘米或更长,宽1.9––4(––6)厘米,先端渐尖,上部边缘有细齿,基部收狭为柄;叶柄长3—18厘米。

花葶从假鳞茎下部侧面节上发出,直立,长8––20厘米或更长;花 序具2—6朵花,较少减退为单花或具更多的花;花苞片披针形,长1—1,5厘米;花梗 和子房长2––2.5厘米;花通常白色至淡绿色,花瓣上有紫栗色中脉,唇瓣上有紫栗色 斑;萼片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2––2.7(––3)厘米,宽5–––7毫米;

花瓣近长圆形,长 1.5––2.3厘米,宽5 7毫米;唇瓣近卵状长圆形,长1.5 2厘米,稍3裂;侧裂片直 立,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外弯;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上方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 端向内倾斜并靠合,多少形成短管;蕊柱长约1.5厘米;花粉团4个,成2对。蒴果狭 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1.5厘米。

兔耳兰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较耐阴,要求疏松、富含腐殖质而又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其栽培基质必须无毒、无菌、无污染,可就地取材,使用碎苔藓、碎炭粒、碎栎树皮等再掺上适量腐叶土。栽种兔耳兰最好选用专门的兰花盆,将盆下部1/4垫上碎砖块或粗炭粒以利排水。兔耳兰放置的环境要通风透气,有条件的话可用兰花架架空兰盆,这样效果更佳。浇水要适度,见干见湿,所用的水一定要洁净无污染,若使用自来水,应先放置几天再用。施肥遵循“薄肥少施”的原则,在气温底于15℃或高于30℃时应停施。可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宝等液肥的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肥,能促进花芽分化。兔耳兰较耐寒,但温度过低时,会推迟花期。

兔耳兰宜采用分株法进行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大株,在花后进行分株。

分株前可停水1周,待其肉质根系稍萎蔫时脱盆,修去腐败的根茎,以2片~3片叶为一株进行分割,并以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新株根部2小时至3小时,进行消毒处理,凉置一昼夜后便可上盆。上盆后礅实盆土,浇透水后置于阴蔽处,保持空气湿度,待其发新叶后再浇水。

兔耳兰易发生白绢病,因此要注意盆土消毒,最好的方法是预先在盆中薄施部分草木灰,在养护中也要注意通风透光。

兔耳兰容易遭受介壳虫侵害,尤其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介壳虫繁殖最快。

如果发现虫害,可人工刷除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杀。

产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 和西藏东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缘、阔叶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树上或地 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有分 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