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菊

716 查看

蟛蜞菊(学名:Wedelia chinensis)为菊科蟛蜞菊属的植物。 蟛蜞菊,拼音名:Pénɡ Qí Jú,又叫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属于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节生出不定根,长15—50厘米,基部径约2毫米,分枝,有阔沟纹,疏被贴生的短糙毛或下部脱毛。叶无柄,椭圆形、长圆形或线形,长3—7厘米,宽7—13毫米,基部狭,顶端短尖或钝,全缘或有1—3对疏粗齿,两面疏被贴生的短糙毛,中脉在上面明显或有时不明显,在下面稍凸起,侧脉1—2对,通常仅有下部离基发出的1对较明显,无网状脉。头状花序少数,径15-20毫米,单生于枝顶或叶腋内;花序梗长3—10厘米,被贴生短粗毛;总苞钟形,宽约1厘米,长约12毫米;总苞2层,外层叶质,绿色,椭圆形,长10—12毫米,顶端钝或浑圆,背面疏被贴生短糙毛,内层较小,长圆形,长6—7毫米,顶端尖,上半部有缘毛;托片折叠成线形,长约6毫米,无毛,顶端渐尖,有时具3浅裂。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卵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顶端2—3深裂,管部细短,长为舌片的1/5。管状花较多,黄色,长约5毫米,花冠近钟形,向上渐扩大,檐部5裂,裂片卵形,钝。瘦果倒卵形,长约4毫米,多疣状突起,顶端稍收缩,舌状花的瘦果具3边,边缘增厚。无冠毛,而有具细齿的冠毛环。花期3—9月。

多年生草本,矮小,匍匐状,被短而压紧的毛。茎枝可高达60公分以上,茎横卧地面,叶呈蔓性伸长,常被当地被植物栽植。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2.5~7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狭而近无柄,边近全缘或有锯齿,主脉3条。头状花序,具长柄,腋生或顶生,花序直径约1.8厘米;总苞片2列,披针形或矩圆形,长8~10毫米,内列较小;花托扁平;边缘舌状花1列,雌性,黄色,约10~12朵;中央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齿。瘦果扁平,无冠毛。花期夏季。多生于沿海地区的水沟边或湿地上。

叶:叶型有分单裂或三裂,叶缘有锯齿,叶对生,厚革质,卵状披针形,两侧有刚毛。

花:头状花黄色,单生于茎顶,舌状花短而宽,仅数片,鲜黄腋生,具长柄,花期极长,几乎全年见花。

果实:瘦果有棱,先端有硬冠毛。

其花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正常授粉;传粉媒介不存在障碍,主要媒介为角马蜂Polistesantennaks、酢浆灰蝶Pseudojijeeriamah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差,结实率很低,种子在正常条件下萌发率低。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弯曲,长可达40cm,直径 1.5- 2mm ;表面灰绿色或淡紫色,有纵皱纹,节上有的有细根,嫩茎被短毛。叶对生,近无柄;叶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0.7-1.3cm;先端短尖或斯尖,边缘有粗锯齿或是波状改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短毛。头状花序通常单生于整项或外腋,花序便及苞片均被通毛、苞片2层、长6-8mm,宽1.5-3mm,灰绿色。舌状花和管状花均为黄色。气做,味微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 ,切向延长。下皮由1列类方形的薄壁。细胞组成,其内方为3-4列厚角细胞。皮层通气组织由类图形或椭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排成 2-3轮。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状。韧皮部细胞细小;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线成,射线细胞1-2列,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

叶横切面:主脉上方呈三角状突出,下方呈弧状突出,上下表皮内部有厚角细胞2-4列;维管束外韧型。叶肉上下表皮各为1列韧型,均有非腺毛,非腺毛由2-3个细胞组成,细胞壁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上下表皮细胞的肉方均有通气组织分布;栅栏细胞1-2列。

理化鉴别

取粉末2g,加甲醇20ml,回流30min,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提取后供下列试验:㈠取1mol/L盐酸-羟胺甲醇液0.5ml,置小试管中,加供试液2ml,再加2mol/L氢氧化钾甲醇液使Ph <11,在水浴上加热煮沸2min,冷却后加5%盐酸使pH<3,再加2滴1%三氯化铁深液显污红色。(检查内酯)。㈡取供试液2ml于试管中加镁粉知量,加浓盐酸1ml,水浴加热5min,,显棕以或褐红色。(检查黄酮)

分布于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南部等地,多生长在沟边、路旁、田边或湿润草地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国内分布:东北、南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

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挖根,鲜用或切段晒干。

护花网的医学内容只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

药用信息(一)

【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

【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Osb.) Mer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微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凉血平肝。用于预防麻疹,感冒发热,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咯血,高血压;外用治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化学成份

蟛蜞菊含三十烷酸(melissic acid),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ol glucoside),左旋-贝壳杉烯酸(kaur-16-en-19-oic acid)。

药理作用

全草的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煎剂1:128对白喉杆菌,1:3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81对乙型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

味微苦;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肋腺炎;白喉;百日咳;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咯血;鼻衄;尿血;传染性肝炎;痢疾;痔疮;疔疯人院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常用配方

【预防白喉】:一、鲜蟛蜞菊五钱至一两。水煎服,连服三天。二、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液四分之一的醋,喷咽或漱口,日一至二次,连用三天。(《福建中草药》)

【治白喉】:鲜蟛蜞菊二两,甘草二钱,通草五分。水浓煎服,日一至四剂。另用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量四分之一的醋,用棉签蘸药液涂抹伪膜,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治风热感冒】:黄花墨菜120g,大叶蝨麻头根30g。水煎服。

【预防麻疹】:蟛蜞菊15~60g。水煎2次。每日1剂,连服3天。

【治急性扁桃体炎】:蟛蜞菊、三叶鬼针草、马兰各15g,一枝黄花9g。水煎服。

【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虎耳草6g,蟛蜞菊、爵床、冰糖各15g。水

煎服。 治牙龈红肿疼痛,发热,口渴:蟛蜞菊30g,栀子根6g。水煎服。

【治痢疾】:蟛蜞菊30g,鹅掌金星、金锦香各15g。水煎服。

【治咳嗽】:蟛蜞菊30g,半边莲、匍伏蔓各15g。水煎,冲白糖服。

【治百日咳】:蟛蜞菊18g,钩藤6g,银花藤9g,鱼腥草、玉叶金花各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发热者加一枝黄花9g,眼睑浮肿者加茯苓皮6g,呕吐者加竹茹3g,气喘者加葶苈子4.5g,鼻衄者加山栀炭3g、茅根6g。

【治肺炎】:败酱草、火炭母草各60g,蟛蜞菊、爵床各30g。水煎服。

【治咳血】:鲜蟛蜞菊60g,积雪草、一点红各鲜用30g。捣烂绞汁冲蜜服。

【治风湿性关节炎】:蟛蜞菊、海金砂、薏米根各30g。炖豆腐服。

【治疖疮、腮腺炎】:鲜蟛蜞菊捣烂外敷。

【治狂犬病】:鲜土牛膝根、鲜蟛蜞菊、红糖各30g,烧酒120g。同炖服。 治打伤:蟛蜞菊鲜草加相思叶加面粉捣敷。

【治小儿感冒发热】:蟛蜞菊鲜草加菁芳草捣汁调蜜服。

【治急性肝炎】:蟛蜞菊鲜草加咸丰草、车前草一把煎服。

【治肝病】:蟛蜞菊鲜草加荸荠、柽柳打汁服。

【肝癌末期】:蟛蜞菊鲜草一把,煎水冰糖服。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清热,咄脓,穿疮,并病、痔。其根能脱牙。 

2.《广西药植名录》:破瘀,消肿。治跌打,腹痛,风湿。

3.《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白喉,百日咳,肺痨发热咳嗽,痢疾,肝火旺盛,烦热不眠,咽喉肿痛,齿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