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595 查看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杨贵妃因喜食荔枝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大量关于荔枝的诗词。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果实除食用外,核入药为收敛止痛剂,治心气痛和小肠气痛。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花荔枝花穗抽出至开花前的孕蕾期长短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以冬春(1~3月)的气温影响最大,一般为30~40天,而开花期的长短则与品种、气候、花穗抽生早迟等有关,短的仅15天,长的可达86天,荔枝树的开花有如下特性。

主要产于中国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10]广东、广西、福建荔枝、四川、台湾、云南等地,尤其是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在2014年,广东新化更是又出高产量,据从化市农业局统计,今年从化市荔枝产量近6万吨,超过了全市荔枝历史最高产量(此前产量最高为2002年,达5.7万吨)[11]。

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引种的记录。纬度分布范围从北纬18°至北纬28°。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10世纪前后荔枝传入印度。17世纪传入越南、马来西亚半岛和缅甸等许多国家。引入荔枝栽种的国家(地区)有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印度、南非、马达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荔枝是在中国南部有悠久栽培历史的著名果树,一般公认其原产地在中国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先后在海南和云南人迹罕至的热带森林中先后找到了野生荔枝,为上述结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1]

荔枝想必大家都吃过,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咱们吐出的荔枝核也是一味中药。荔枝核能够理气止痛;祛寒散滞。临床常用于治疗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痛经及产后腹痛等等。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

【药性】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应用】

1.疝气痛,睾丸肿痛。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2.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O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荔枝

【古籍摘要】

1.《本草衍义》:“治心痛及小肠气。”

2.《本草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痛。”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3-羟基丁酮等,还有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有降血糖作用;荔枝核水或醇提取物、荔枝核油具有调血脂和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能对抗ALX所致的自由基损伤,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有对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荔枝核水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

【附方】

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②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气TUI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湖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中药药材

【出处】:《本草拾遗》

【别名】:离支《上林赋》,荔支《齐民要术》,丹荔《纲目》,火山荔《生草药性备要》。丽枝《纲目拾遗》,勒荔《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6~7月果实成熟时采。

【性味】:甘酸,温。[1]

荔枝①《食疗本草》微温。

②《本草拾遗》酸。

③《海药本草》甘酸。

④《开宝本草》甘,平,无毒。

【归经】:《玉楸药懈》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生津,益血,理气,止痛。治烦渴,呃逆,胃痛,瘰疬,疔肿,牙痛,外伤出血。

①《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②《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③《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④《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⑤《纲目》治瘰窃,疗肿,发小瞳疮。

⑥《玉楸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⑦《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⑧《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⑨《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荔枝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面,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附方】:

①《医方摘要》治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

②《泉州本草》

治瘰疬溃烂:荔肉敷患处。

止外伤出血,并防止疮口感染溃烂,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晒干研末(浸童便晒更佳)备用。每用取末掺患处。

治老人五更泻,粪便溏软: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酌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

③《济生秘览》治疔疮恶肿: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作饼子,贴于疮上。

④《孙天仁集效方》治风火牙痛: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

⑤治孕妇堕胎后下血不止及产后出血:荔枝干七个(连壳和核一起打破),用两碗水煎至一碗服下。

⑥治小儿遗尿:每天吃荔枝干十个。荔枝(19张)

⑦治妇女虚弱贫血:荔枝干、大枣各七个,水煎服,每日一剂。

⑧荔枝莲子淮山粥:干荔枝肉50克,淮山、莲子各10克(捣碎),水煮至软烂时,加入大米100克,同煮粥,用油盐或白糖调味食用,可治老人晨起腹泻(五更泻),大便溏稀等症。[1]

【各家论述】:《玉楸药解》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

红糖蒸荔枝

材料

主料:荔枝350克 菠萝350克

辅料:豌豆50克

调料:红糖150克 香精1克

做法

1、先将豌豆粒焯水过凉,

2、菠萝切成方丁,

3、菠萝丁逐个镶入荔枝,

4、将镶好的菠萝荔枝,口朝上摆入容器中,

5、豌豆粒摆在四周,放上红樱桃,加清水适量,

6、下入香精与冰糖,上笼蒸约20分钟,取出即可上桌。

功效:润肺消炎,益脾健胃,滋补气血,清心安神。


荔枝水果派

原料:9颗荔枝

配料:2颗小青菜适量新鲜果汁

做法:

1、选好荔枝,

2、把荔枝里面的核去掉,

3、荔枝放入蒸箱蒸1分钟不到,

4、把荔枝放在盘中摆好旁边放几棵青菜点缀下,浇上个人喜欢的口味的果汁就可以了。

功效:清凉爽口,健脾开胃。

诗词歌赋

《叹鲁二首》白居易(唐)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阳货道岂正,荔枝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颜子何如人?屡空聊过日。

皆怀王佐道,不践陪臣秩。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荔枝》韩偓(唐)

巧裁彩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四月八日尝新荔枝》杨万里(南宋)

一点胭脂染蒂旁,忽然红遍绿衣裳。

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

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难忘。

《六月北》黄家玲

六月北通色好重,村村都飘荔枝火,岭岭都盖映山红

六月北通香好浓,山山都流红河水,坡坡都吹荔枝风

六月北通路好通,东通西通南也通,地通水通天还通

六月北通人好众,名流荟萃天涯来,同唱一曲北通《荔枝颂》——

“苏东坡”们“日啖荔枝三百颗”,“杨贵妃”们重温“妃子笑”之梦

满街都见“红线女”,喊“卖荔枝”脸不红……

哎,那石鼓岭上的石鼓,那牛栏岭顶的牛栏,那清湖村中的清湖,那武利江上的上水龙……

还有荔枝窑里的荔枝干,荔枝棚里的荔枝酒,荔枝坳里的荔枝蜜,镇办厂里的荔枝罐头……

统统都变成荔枝客嘴边的风神,有时还坐飞机直闯霄九重……

六月弱通笑圆了嘴,荔枝钱堆起新楼幢连幢。

荔枝人要借六月荔枝这把火,把北通的十二个月都烧红!

其他的诗词: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荔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朱宣咸中国画作品《得利》,《老干新枝》和《荔枝》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