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

606 查看

一种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水果,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常绿小乔木,高达8-12米。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卵形至椭圆形,长3-6厘米,先端尖,基部偏斜,全缘。花小,两性,白色或淡紫色,雄蕊5长5短:腋生圆锥花序;花期春末至秋。浆果卵形至长椭球形,长5-8厘米,有3-5棱。有清热生津,利水解毒,下气和中,利尿通淋,生津消烦、醒酒、助消化等功效。用治风热咳嗽、口渴烦躁、咽喉疼痛、口腔炎 、牙痛、肝病、小便不利、结石症、坏血病、食毒酒毒。

出自《本草纲目》 杨桃

本草纲目

1.《南方草木状》:五敛子,大如木瓜,黄色,皮肉脆软,味极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为敛,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甘酢而美。出南海。

2.《纲目》:五敛子,出岭南及闽中。其大如拳。其色青黄润绿,形甚诡异,状如田家碌碡。上有五棱如刻,起作剑脊形,皮肉脆软,其味初酸久甘,其核如柰,五月熟,一树可得数石,十月再熟。以蜜渍之,甘酢而美,俗亦晒干以充果食。又有三廉子,盖亦此类也。

1.《纲目》:主治风热,生津止渴。

2.《岭南杂记》:能解肉食之毒。又能解岚瘴。

3.《纲目拾遗》:脯之或白蜜渍之,不服水土与疟者皆可治。

4.《岭南采药录》:止渴解烦,除热,利小便,除小儿口烂,治蛇咬伤症。

5.《陆川本草》:疏滞,解毒,凉血。治口烂,牙痛。

6.《广西中药志》:解酒毒,消积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