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Chrome Timeline 来优化页面性能

519 查看

有时候,我们就是会不由自主地写出一些低效的代码,严重影响页面运行的效率。或者我们接手的项目中,前人写出来的代码千奇百怪,比如为了一个 Canvas 特效需要同时绘制 600 个三角形,又比如 Coding.net 的任务中心需要同时 watch 上万个变量的变化等等。那么,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个比较低效的页面,应该如何去优化它呢?

优化前的准备:知己知彼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先打开 F12 面板,熟悉一下我们接下来要用到的工具:Timeline:

2

嗯没错就是它。下面逐一介绍一下吧。区域 1 是一个缩略图,可以看到除了时间轴以外被上下分成了四块,分别代表 FPS、CPU 时间、网络通信时间、堆栈占用;这个缩略图可以横向缩放,白色区域是下面可以看到的时间段(灰色当然是不可见的啦)。区域 2 可以看一些交互事件,例如你滚动了一下页面,那么这里会出现一个 scroll 的线段,线段覆盖的范围就是滚动经过的时间。区域 3 则是具体的事件列表了。

一开始没有记录的时候,所有的区域都是空的。开始统计和结束统计都很简单,左上角那坨黑色的圆圈就是。它右边那个长得像“禁止通行”的按钮是用来清除现有记录的。当有数据的时候,我们把鼠标滚轮向上滚,可以看到区域被放大了:

3

短短的时间里,浏览器做了这么多事情。对于一般的屏幕,原则上来说一秒要往屏幕上绘制 60 帧,所以理论上讲我们一帧内的计算时间不能超过 16 毫秒,然而浏览器除了执行我们的代码以外,还要干点别的(例如计算 CSS,播放音频……),所以其实我们能用的只有 10~12 毫秒左右。

差不多熟悉操作了,那么就来一下实战吧!假如有一天,你接手了这样一段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