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标准出炉之前,一个幽灵,回调的幽灵,游荡在JavaScript世界。
正所谓:
世界本没有回调,写的人多了,也就有了
})})})})})
。
Promise
的兴起,是因为异步方法调用中,往往会出现回调函数一环扣一环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了回调金字塔问题的出现。不仅代码写起来费劲又不美观,而且问题复杂的时候,阅读代码的人也难以理解。
举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
db.save(data, function(data){ // do something... db.save(data1, function(data){ // do something... db.save(data2, function(data){ // do something... done(data3); // 返回数据 }) }); }); |
假设有一个数据库保存操作,一次请求需要在三个表中保存三次数据。那么我们的代码就跟上面的代码相似了。这时候假设在第二个db.save
出了问题怎么办?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又需要在每一层回调中使用类似try...catch
这样的逻辑。这个就是万恶的来源,也是node刚开始广为诟病的一点。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假设我们的三次保存之间并没有前后依赖关系,我们仍然需要等待前面的函数执行完毕, 才能执行下一步,而无法三个保存并行,之后返回一个三个保存过后需要的结果。(或者说实现起来需要技巧)
不幸的是,在我刚开始接触node的时候,我写了大量这样的hell。
作为一个有时还动下脑子的程序员,我尝试了朴灵大人的eventproxy。后来因为还是写前端代码多一些,我接触了ES6,发现了一个解决回调深渊的利器Promise
。
其实早在ES6的Promise
之前,Q
,when.js
,bluebird
等等库早就根据Promise
标准(参考Promise/A+)造出了自己的promise
轮子。
(看过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道理。里面说,不要扩展内置的原生对象。这种做法是不能面向未来的。所以这里有一个提示:使用扩展原生Promise
的库时,需要谨慎。)
这里仅讨论原生的Promise
。
ES6 Promise
Promise对象状态
在详解Promise
之前,先来点理论:
Promise/A+
规范, 规定Promise对象是一个有限状态机。它三个状态:
pending
(执行中)fulfilled
(成功)reject
(拒绝)
其中pending为初始状态,fulfilled和rejected为结束状态(结束状态表示promise的生命周期已结束)。
状态转换关系为:
1 |
pending->fulfilled,pending->rejected。 |
随着状态的转换将触发各种事件(如执行成功事件、执行失败事件等)。
Promise形式
Promise的长相就像这样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 func(resolve, reject){ // do somthing, maybe async if (success){ return resolve(data); } else { return reject(data); } }); promise.then(function(data){ // do something... e.g console.log(data); }, function(err){ // deal the err. }) |
这里的变量promise
是Promise
这个对象的实例。
promise对象在创建的时候会执行func
函数中的逻辑。
逻辑处理完毕并且没有错误时,resolve
这个回调会将值传递到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个特殊的地方在哪呢?就是下面代码中的then
,我们使用then
中的回调函数来处理resolve后的结果。比如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将值简单的输出到控制台。如果有错误,则reject
到then
的第二个回调函数中,对错误进行处理。
配合上面的有限状态机的理论,我们知道在Promise
构造函数中执行回调函数代码时,状态为pending
,resolve
之后状态为fulfilled
,reject
之后状态为reject
Promise数据流动
以上是promise的第一次数据流动情况。
比较funny的是,promise的then
方法依然能够返回一个Promise
对象,这样我们就又能用下一个then
来做一样的处理。
第一个then
中的两个回调函数决定第一个then
返回的是一个什么样的Promise
对象。
- 假设第一个
then
的第一个回调没有返回一个Promise
对象,那么第二个then
的调用者还是原来的Promise对象,只不过其resolve
的值变成了第一个then
中第一个回调函数的返回值。 - 假设第一个
then
的第一个回调函数返回了一个Promise
对象,那么第二个then
的调用者变成了这个新的Promise
对象,第二个then
等待这个新的Promise
对象resolve
或者reject
之后执行回调。
话虽然饶了一点,但是我自我感觉说的还是很清楚的呢。哈哈~
如果任意地方遇到了错误,则错误之后交给遇到的第一个带第二个回调函数的then
的第二个回调函数来处理。可以理解为错误一直向后reject
, 直到被处理为止。
另外,Promise
对象还有一个方法catch
,这个方法接受一个回调函数来处理错误。即:
1 2 3 |
promise.catch(function(err){ // deal the err. }) |
假设对错误的处理是相似的,这个方法可以对错误进行集中统一处理。所以其他的then
方法就不需要第二个回调啦~
控制并发的Promise
Promise有一个”静态方法”——Promise.all
(注意并非是promise.prototype
), 这个方法接受一个元素是Promise对象的数组。
这个方法也返回一个Promise
对象,如果数组中所有的Promise
对象都resolve了,那么这些resolve的值将作为一个数组作为Promise.all
这个方法的返回值的(Promise
对象)的resolve值,之后可以被then
方法处理。如果数组中任意的Promise
被reject
,那么该reject
的值就是Promise.all
方法的返回值的reject
值.
很op的一点是:
then方法的第一个回调函数接收的resolve值(如上所述,是一个数组)的顺序和Promise.all中参数数组的顺序一致,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序。
还有一个和Promise.all
相类似的方法Promise.race
,它同样接收一个数组,只不过它只接受第一个被resolve的值。
将其他对象变为Promise对象
Promise.resovle
方法,可以将不是Promise对象作为参数,返回一个Promise
对象。
有两种情形:
- 假设传入的参数没有一个
.then
方法,那么这个返回的Promise
对象变成了resolve状态,其resolve的值就是这个对象本身。 - 假设传入的参数带有一个
then
方法(称为thenable
对象), 那么将这个对象的类型变为Promise
,其then
方法变成Promise.prototype.then
方法。
Promise是解决异步的方案吗?
最后说一点很重要的事:Promise
的作用是解决回调金字塔的问题,对于控制异步流程实际上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真正使用Promise
对异步流程进行控制,我们还要借助ES6 generator
函数。(例如Tj大神的co
库的实现)。
然而ES7将有一个更加牛逼的解决方案:async/await
,这个方案类似于co
,但是加了原生支持。拭目以待吧。
文档
以上。一点微小的见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