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ingwest
从空间模式转向时间模式
两个月前,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David Gelernter 在连线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未来的互联网将从空间模式转向时间模式。当时很多科技媒体都开始翻译,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David Gelernter提出的这种概念太超前,顶多也就是明白有这么一个新闻而已。甚至对大部分媒体来说,他们脑海中也根本无法想象Gelernter 提出的这种概念是什么样子。
David Gelernter 的这个理论确实有一些超前因素(更何况他16年前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但实际上这里面的很多说法,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了。下面,本文就大致根据David Gelernter 的理论,结合当下的互联网发展来简单介绍一下。由于此理论与互联网的联系非常庞杂,后面我们还会分五章(共六章)来从各个层面介绍,以便提供一个深入的认识。
David Gelernter 的观点,总的来说,就是现在的互联网还是以一个个网站、一款款App、一项项服务这种独立的形式存在的,你需要分别去登陆各个网站,每个服务都有一个独立的ID,他们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就像你去街上逛的一家家店铺一样。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世界的开放、智能终端的普及,这些独立的内容会聚合在一起,并以时间流的形式呈现给我们每个人。你只要刷信息流,就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看到朋友们在干什么,去获取信息、购物、发布内容、检索、与人沟通等。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Twitter 和Facebook 的时间流信息的形式。Twitter前天刚刚在Twitter Card上新增了一个App超级链接,用户可以在Twitter信息流中去看好友分享的内容并直接跳转过去。这样,当大家都把内容分享到Twitter时,你就能看到所有动态包括新闻、朋友分享的文章、上传到Flickr的图片、上传到Vine的视频等 。Facebook 也是,现在每个网站上都有Facebook的大拇指按钮,你在FB上可以看到各种从其他网站上分享过来的东西。(哈哈,或许你已经想到了Facebook今天推出的 Home for Android,我们在第五章中会详细介绍这种形式。)
互联网时间流的概念,意味着未来的信息会高度整合,这些信息包括博客、RSS订阅、Twitter等社交网络信息、Instagram图片、朋友分享的电影图书音乐、Foursquare 签到等等。David Gelernter 称之为魔法日记(他把空间模式称为杂志摊),信息流像日记一样不断地滚动,记录着你的世界上发生的每一条信息,当你触碰她时,她便停止,你可以不断地翻阅、搜索、在里面和朋友互动等。而这个日记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根据时间排序,你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会以时间这一最基本的标签保存起来。
这种时间流的形态,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介质展现形式(包括硬件和软件)、搜索的形式、信息生产的方式、电商的形式等。当这种时间流形态最终成型之后,互联网的概念便会慢慢的从人们的认知中消失,像杂志摊的网站类型也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虽然它们仍然存在),每个人看到的就是一个“流”,这个流包括万象,如果哪家网站或服务拒绝进入这个流,那就意味着拒绝进入互联网。
当然,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整个“世界流”的一部分,是自己有意无意订制的一个个人世界。当你把微博、豆瓣、邮箱、微信、色影无忌、V2EX这些你常用的网站整合在一条信息流之后,你想要的所有信息都尽收眼底。有人问那微博信息流那么多,被刷屏怎么办?首先这些信息流肯定会有优先级,其次碎片化的时间可以帮你解决部分问题,再次一个人本来需要的信息就有限,这样也会让你更好的利用时间,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当然,像Evernote、Instapaper、Doit.im、Mindjet Maps这些工具也会帮你管理、筛选知识和信息,更好的规划你的生活。
的时间流互联网基本上就是这样,后面我们会从各个方面阐述一下这种理论目前已有的一些趋势性的论证依据,以及在这种理论下未来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具体形式。
桌面将成为一级菜单和第一入口
实际上在David Gelernter 再次提出互联网时间流这个理论之前,移动互联网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有了类似的趋势。只不过由于其形势并不明显,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本文便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这一趋势,来详细聊聊。
在功能机时代,手机上的每个功能是以九宫格的形式存在的,苹果推出iPhone之后,延续了这一特性。同时独立App的形式还能保证其单任务、安全、流畅的特性,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手机都是打开屏幕,点击一个应用图标,然后进入使用一些功能。
但到了后来,Android后期(4.x之后),移动OS厂商开始将一些功能从应用层提到桌面层,比如iOS的下拉通知、Android 后期的下拉菜单和Widgets。而之后的Windows 8、Windows Phone以及BlackBerry 10,则开始将更多地信息展示提到桌面层。用户打开手机便可以看到想要的信息,一些天气、IM、图片等信息开始被整合到桌面上。
以微软Win8 之后的Live Title(动态磁贴)为例,这种形式让我第一次看到了OS厂商将桌面作为以及菜单的决心。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样很丑,而且微软也并没有大力宣传他们的这一功能,但以后一旦桌面信息入口成主流,微软便拥有了先发优势。
微软的动态磁贴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的App icon的演进,除了显示应用图标和名称,还可以动态展示应用内的数据信息。比如天气软件显示天气数据、日历显示日期或活动、微博显示微博信息、图片应用显示最近上传的图片,以及新闻、股票、视频、邮件、信息等。由于动态磁贴有1/4、1/2的形式(以后还有更大的),展示的内容最小有1/16(比如人脉app),所以桌面就成了一个很好的信息流平台。虽然目前还不是时间流,只是一个一个的App的独立展示。
BlackBerry 10上的BlackBerry Hub也是一种信息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属于手机桌面的一级菜单中(桌面左滑进入Hub)。BlackBerry Hub里集成了几乎用户用到的所有信息,包括邮件、BBM、通话、短消息、Twitter、LinkedIn等,而且确实是按照时间流的形式排序的。你左滑手机,便可以查看、回复所有信息,不用再点进入一个一个App查看了。
在桌面成为一级菜单和第一入口的同时,Android甚至做出了更大胆的举动。Android的下拉通知栏、Widgets 功能和Google Now让部分信息提到了桌面层,而其锁屏Widget 的发明,则直接将信息提得比桌面更靠前。显而易见,锁屏层级要比桌面更高,你点亮屏幕,不用解锁就能看到信息,这对用户来说显然更加方便。但这样可能也会有一些小问题,而且并不能改变Android仍然是以App为操作入口的现状。
当桌面成为一级菜单和第一入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用户便会慢慢接受互联网时间流的形式,大部分操作都在桌面上进行,手机菜单层级进一步扁平化,App特性被逐渐淡化。除了微软、黑莓,新出来的Firefox、Ubuntu系统可能都会在这方面有更大的空间,而iOS和Android,由于其系统架构过于传统,在互联网信息流浪潮中没有太多优势。
而对于那些争着做移动浏览器来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甚至有的还在App内做了好几层菜单的厂商,简直就是在搞笑。当大部分用户都习惯用手机来获取信息之后,没人再会去浏览器内使用某项服务,更没人点亮手机、解锁、点击App图标、点击某公共账号、输入“天气”俩字,然后让对方弹出了天气信息。当大家都在手机桌面上看天气、搜索东西的时候,谁还愿意再点击四五层菜单去获取信息啊?!
而这种移动互联网趋势的发展,不仅颠覆了以前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同时也为移动OS厂商、App开发者提供了很多挑战和机遇。
移动OS、HTML5 和超级App
当智能终端的桌面成为一级菜单以及信息的第一入口之后,互联网时间流效应开始凸显。人们直接在桌面上读取信息,很少进入App中进行操作,App对人的控制权开始减弱,开始沦为信息背后的提供者,HTML5的这种跨平台信息提供形式开始被消费者和开发者青睐。同时,移动OS的平台性和话语权增强当然,虽然用户仍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信息放在桌面上,但OS厂商可能会对第三方信息服务提供商进行更严格的限制。
移动OS
当信息不再局限于App这样的信息孤岛中之后,App开发者为了曝光率,会争相提供桌面甚至锁屏界面兼容。而OS提供商,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实施各种限制措施,比如iOS会利用Sandbox、单任务等把App都限制在应用层内,Google 会限制Android 第三方搜索(语音和文字)的使用权限,BlackBerry Hub让要想接入第三方应用信息需接受批准等。这些措施都会对第三方信息提供商造成不利。
另一方面,移动OS厂商还会大力推广自己的服务,并在出厂时预装自己的服务(大家都知道预装的威力)。Google 会在Android上加入搜索、Gmail、Google Now、Google Plus、Google Drive、传言中的Google Babble等,微软会预装Bing、Outlook、Skydrive、Skype等,黑莓、三星、Firefox、Ubuntu都会在ROM中加入自己的服务,更别提国内那些第三方Android ROM定制厂商了。
HTML5
由于在时间流互联网下,信息都集中到桌面上,导致App使用率下降,而相比之下,HTML5 内容提供方有着更多的优势。Web App 开发成本低、实时在线、无需更新、跨平台,同时兼容性和嵌入性都非常高,所以更方便于在桌面上展示。甚至Web App要比时间流互联网更快到来,所以如果三五年后时间流互联网成为现实,到时候可能大部分服务都采用HTML5开发。
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电视的显示屏幕规格各不相同,HTML5网页的内容展示方式也将更适合这些平台。比如Google Glass那个很小的屏幕,或者Pebble手表的显示屏,小屏幕只能显示非常少的信息,而HTML5,则可以灵活应对各种情况。至于各屏幕之间有何不同,下一章我们会详细阐述。
超级App
我把“超级App”定义为拥有亿级用户的服务,比如Facebook、Twitter、QQ和微信等。由于这些产品用户量巨大,他们能够左右用户的选择。而且这些产品都有着非常强的马太效应,大家都在用,你就不得不用,导致后期其用户会呈现指数型增长。
对于Facebook、Twitter,一旦他们推出一款深度定制的App(比如Facebook Home for Android),只要硬件允许,大家都会去安装使用。甚至如果Facebook把其他Facebook应用下架,那用Facebook的人就不得不去装一个Facebook Home ,这就很可怕了,因为整个桌面的控制权都在它手里。
除了上面的之外,拥有亿级用户的账号系统也很恐怖。比如Google 的Gmail账户、微软的Outlook账户、苹果账户、Amazon、Facebook 等。很多账户还有绑定了信用卡,一旦他们只允许使用他们账号体系的第三方服务接入桌面,这就很对很多创业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时间流互联网之未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