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扯淡 Method Swizzling

484 查看

写在前面

关于 Method Swizzling 这个东西,已经有很多高人写了详细的文章来介绍,我就不再班门弄斧,往深了说了。
而且不作延伸的话,这项技术本身也没有复杂到要长文论述的地步。
本文旨在帮助不熟悉这项技术的人,开始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尝试使用它。


这是个啥

  1. swizz 这个词在英语里面是“欺骗”的意思。
    Method Swizzling 也叫做“方法调配”、“方法混合”、“方法调和”,是用来互换两个方法的实现的技巧。
  2. 这东西并不常用,比如我们用方法 A 实现了 a 这件事,方法 B 实现了 b 这件事,现在你非要用 A 实现 b,B 实现 a,即便技术上是可行的,你图个啥?回头再换回来你还记得不?再换第三次呢?
  3. 那么什么时候可能需要用到这个东西呢?调试的时候。
    如果方法 A、B 我都知道怎么实现的,那确实不用换。但是假如方法 A 的实现被隐藏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用方法 B 调用方法 A,再顺便添加点别的功能,然后进行 A、B 实现 swizz。
    这样再调用方法 A 的时候,就多了一点我们之前顺便添加的功能。
    有人会说,你这有意思么,你直接调用方法 B 不就得了,为啥还要换?重点在于,方法 A 如何被调用可能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啊。或许这个方法已经在无数个地方被调用了无数次,那我想批量替换的话,当然就可以 swizz 了。

举栗子

比如说,在某个项目中,NSArray 实例的下面这个方法被调用了 N 多次

现在我想调试一下,看看如果这个方法返回 true,即数组包含我们传入的元素的时候,这个元素在数据的什么位置(index)。

当然直接调用上面这个方法就可以知道 index,但是 containsObject 被使用了太多次,Xcode 现在又不支持 Swift 重构,懒得改了。那就写个新方法,给原方法加个可以输出 index 的功能,再用 swizz 替换一下两个方法的实现吧。

这里我贴了完整的一个 demo 的代码,你可以直接粘到 Xcode 里面运行。

【注意几点】

  1. 这里我先后调用了三次 containsObject 这个方法,其中第二次,它的内部实现被 myContainsObject 这个方法的内部实现替换掉了。
  2. myContainsObject 这个方法乍一看是死循环,如果你直接调用它的话,它也确实是死循环。但现在我们是在 RunTime 期间,动态地决定这个方法的内部实现的,在我们调用这个方法,进入它的函数体的时候,它的实现就已经被换掉了,所以在它的内部,你应该把 myContainsObject 这个词在你的脑子里换成 containsObject(如果确定此时两个方法确实互换了实现)。

最后

如果我写的这点东西可以帮助你以后的 debug 工作,那么最好。
如果你要在实际项目里用它……你要是真能用上也挺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