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架构杂谈

425 查看

前言

MVC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它把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的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以及控制器Controller。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动态的程序设计,简化后续对软件系统的修改和扩展,并使得程序的某一部分的复用成为可能。三个部分按照其各自的职责划分:

  • 数据Model: 负责封装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运算等工作
  • 视图View: 负责数据展示、监听用户触摸等工作
  • 控制器Controller: 负责业务逻辑、事件响应、数据加工等工作

在传统的MVC结构中,数据层在发生改变之后会通知视图层进行对应的处理,视图层能直接访问数据层。但在iOS中,MV之间禁止通信,必须由C控制器层来协调MV之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CMV的访问是不受限的,但MV不允许直接接触控制器层,而是由多种Callbacks方式来通知控制器

本文旨在总结归纳笔者自己在开发过程中对于架构设计的理解,顺带一些笔者对控制器代码瘦身的总结。

在此声明,以下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如果你觉得笔者的观点存在问题,欢迎在讨论区交流。

如何分层

MVC是iOS开发者最常用的框架结构,即便是越来越热门的MVVM或是其他框架结构,几乎都是基于MVC模式下对各个组块的职责进一步的细化分层罢了。那么,在开发的时候如何制定三部分的层次划分呢?基本上所有的应用无非都是在做这些事情:

虽然上图不能囊括所有的应用,但是基本而言大众开发者干的活就是这些了。简单的根据这些事情来分工,我们可以很快的得出MVC和工作内容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我们开发工作的分工,MVC架构的代码分层几乎已经可以确定了,下面笔者会对这三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讲述

模型Model应该放什么代码

在以往开发中,对于模型层笔者存在这么几个疑惑:

  • 模型Model只是一个纯粹的数据结构
  • 负责数据I/O操作的操作属于C还是M

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认知错误,过往开发的过程中,笔者曾经一度认为数据和模型之间的转换属于业务操作,将这些处理放在控制器Controller层中执行:

这是典型的认知错误引发的代码错误放置的错误,对于这种情况,直接常见的做法是在Model中直接加入全能构造器Designed Initializer来将这部分代码转移至Model中:

在转移数据->模型这一逻辑处理之后数据层相对而言就充实的多,但这还不够。数据在完成抽象转换的工作之后,通常要展示到视图层面上。但往往模型还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才能展示,比如笔者曾经项目中的一个需求:用户在缴纳宽带费用后将宽带办理期间显示出来,这需求建立在服务器只有办理时间办理时长两个字段。在MVC的结构下,将这部分代码放在C层会导致代码过多过于杂乱的后果,因此笔者将其放在Model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