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中MVP最佳实践

677 查看

所谓MVP(Model-View-Presenter)模式。是将APP的结构分为三层:

view – UI显示层

view 层主要负责:

  1. 提供UI交互
  2. 在presenter的控制下修改UI。
  3. 将业务事件交由presenter处理。
    注意. View层不存储数据,不与Model层交互。

presenter – 逻辑处理层

presenter 层主要负责:

  1. 对UI的各种业务事件进行相应处理。也许是与Model层交互,也许自己进行一些计算,也许控制后台Task,Servic
  2. 对各种订阅事件进行响应,修改UI。
  3. 临时存储页面相关数据。
    注意. Presenter内不出现View引用。

model – 数据层

model层主要负责:

  1. 从网络,数据库,文件,传感器,第三方等数据源读写数据。
  2. 对外部的数据类型进行解析转换为APP内部数据交由上层处理。
  3. 对数据的临时存储,管理,协调上层数据请求。

如图示,里面的activity,presenter,model均为例子:

mvp

将复杂的功能分割为各层内的小问题。各层内功能单一。这样易于功能修改拓展与Debug。
解耦的设计,独立的模块,更有利于分工开发与测试。

Activity的异常重启

Activity会在很多情况下被系统重启:

当用户旋转屏幕
在后台时内存不足
改变语言设置
attache 一个外部显示器等。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Presenter与Activity的绑定关系应由静态类管理。而不是由Activity管理。当Activity意外重启时Presenter不应重启。Activity重启时,Presenter与Activity重新绑定,根据数据恢复Activity状态。
而当Activity真正销毁时。对应Presenter才应该跟随销毁。

这样处理可以解决以下2个很实际的问题:

  1. 不会每次翻转屏幕都去显示进度条,重新加载数据。
  2. 某些低端机,调用系统拍照时内存不足,于是销毁后台Activity。于是接受拍照返回的Activity也销毁了。数据丢失。

生命周期

Activity是一个上帝类,其实不适合作为View。所以有些MVP方案将Activity作为Presenter。最主要在于他的生命周期牵扯太多逻辑处理业务。这些由Presenter负责的话情况可以改善很多。我建议将在顶级父类中将activity的生命周期在Presenter中实现一遍,然后生命周期有关的业务逻辑直接由Presenter来实现。

Model的初始化

Model不仅仅是javabean。Model是负责提供各类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我将Model拓展为数据层提供数据交互。将javabean单独为数据层的一部分。
Model层的各个Model一般使用单例。这样的好处在于这个唯一对象可以管理一些数据供所有上层使用。
Model的单例对象

既然Model层管理数据,并且是单例。他就有初始化的需求,比如在APP启动时就请求数据,记录信息,开始一个后台线程与服务器同步信息等。这些操作与Presenter无关。是数据层自发的的功能。所以需要在Application启动时进行Model的初始化。
但又要注意不能在Application的onCreate()进行过多操作,否则会启动时间过长。所以可考虑在启动时创建一个后台线程,将即时性不强的初始化操作放到后台线程。

Adapter的处理

对于Adapter是放在View好还是Presenter好,这个问题确实难以解决。但在使用解耦的ViewHolder后这个问题便很明了。视图的创建与改变全由ViewHolder管理。然后Adapter仅仅处理面向ViewHolder的逻辑。
然后ViewHolder属于View,Adapter属于Presenter。参考EasyRecyclerView
Adapter:

ViewHolder:

Rx的参与

Rx订阅发布模式在MVP中作用很大。可以极大简化层间通讯的处理。View向Presenter订阅数据。Presenter可以向Model层订阅数据。形成一个数据链。数据可以直接链式到达View层。优雅易拓展。
Presenter

View

Beam

Beam是我做的一套基于MVP模式的快速开发框架。参考了nucleus。上面的示例代码都是使用了这个(为方便复制的这个框架demo代码.= =)。定义了一套开发规范。并提供了基于这套规范的Activity,Fragment,Presenter,Model等父类及控件和API等,完成APP开发过程中大量繁琐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详情看这里

示例

豆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