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Sixt(德国比较大的一个汽车租赁网站)上,我们把我们的开发环境从Eclipse迁移到Android Studio。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新的编译系统——Gradle,并且把TDD(测试驱动开发)和CI(持续集成)纳入我们的软件开发流程。这里不是讨论在软件开发中引入CI会带来怎样的好处,而是讨论在Android中当测试UI之外的线程时会出现的问题。
Android中的测试(宽泛的定义)是一个单元测试集合的扩展。涉及初始化、关闭测试,包含setUp()和tearDown()操作,使用反射的方式推断出不同的测试方式(从JUnit4开始我们就可以使用注释来指定的优先级和执行所有测试)。一个典型的测试结构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html-script: false ] public class MyManagerTest extends ActivityTestCase { public MyManagerTest(String name) { super(name); } protected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super.setUp(); } protected void tearDown() throws Exception { super.tearDown(); } public void testDummyTest() { fail("Failing test"); } } |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示例:实际开发中,我们想要测试例如HTTP响应、SQL存储等等。在Sixt我们遵从一种Manager/Model方法:每个Model包含一个实体(车、顾客等)的表现。每个Manager用不同的模型(例如,我们的LoginManager可能需要用户与之交互的模型)聚合成一套功能。
大多数的Manager集中执行HTTP请求是要从后台获取数据。例如,我们用下面的代码来执行用户的登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html-script: false ] mLoginManager.performLoginWithUsername("username", "password", new OnLogi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ure(Throwable throwable) { fail();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uccess(User customer) { //.. } }); |
应用到我们自己的测试集合后,当得到预期之外的结果时,只是让这一结果失败。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在onFailure()函数中我们调用了fail()。接下来,即使我用一个错误的用户名也能通过这个测试。思前想后,测试似乎是按照代码顺序执行的,但并没有等到回调函数的结果返回再向下执行。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现在的程序经常通过异步任务和回调方法从后台获取数据。尝试UIThread测试仍然不行。
最后,我发现下面这种方法可以行得通。只是用简单的CountDownLatch信号对象来实现wait-notify机制(你也可以用syncronized(lock){... lock.notify();}
,只是这样代码并不美观而已)
那么之前的代码就变成了下面的模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html-script: false ] final CountDownLatch signal = new CountDownLatch(1); mLoginManager.performLoginWithUsername("username", "password", new OnLogin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ailure(Throwable throwable) { fail(); signal.countDow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uccess(User customer) { signal.countDown(); } }); signal.awa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