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Python 从零开始写一个简单的解释器(1)

544 查看

大学里计算机科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编译器。最神奇的是,编译器是如何读出我写的那些烂代码,并且还能生成那么复杂的程序。当我终于选了一门编译方面的课程时,我发现这个过程比我想的要简单得多。

在本系列的文章中,我会试着通过为一种基本命令语言IMP写一个解释器,来展示这种简易性。因为IMP是一个简单广为人知的语言,所以打算用 Python写这个解释器。Python代码看起来很像伪代码,所以即使你不认识 Python,你也能理解它。解析可以通过一套从头开始实现的解析器组合完成(在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中会有解释)。除了sys(用于I/O)、re(用于解析正则表达式)以及unittest(用于确保一切工作正常)库,没有使用其他额外的库。

IMP 语言

在开始写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将要解释的语言。IMP是拥有下面结构的最小命令语言:

赋值语句(所有变量都是全局的,而且只能存储整数):

条件语句:

while循环:

复合语句(分号分隔):

OK,所以它只是一门工具语言,但你可以很容易就把它扩展成比Lua或python更有用的语言。我希望能把这份教程能保持尽量简单。

下面这个例子是计算阶乘的程序:

IMP没有读取输入的方式,所以初始状态必须是在程序最开始写一系列的赋值语句。也没有打印结果的方式,所以解释器必须在程序的结尾打印所有变量的值。

解释器的结构

解释器的核心是「中间表示」(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IR)。这就是如何在内存中表示IMP程序。因为IMP是一个很简单的语言,中间表示将直接对应于语言的语法;每一种表达和语句都有对应的类。在一种更复杂的语言中,你不仅需要一个「语法表示」,还需要一个更容易分析或运行的「语义表示」。

解释器将会执行三个阶段:

  1. 将源码中的字符分割成标记符(token)
  2. 将标记符组织成一棵抽象语法树(AST)。抽象语法树就是中间表示。
  3. 评估这棵抽象语法树,并在最后打印这棵树的状态

将字符串分割成标记符的过程叫做「词法分析」,通过一个词法分析器完成。关键字是很短,易于理解的字符串,包含程序中最基本的部分,如数字、标识符、关键字和操作符。词法分析器会除去空格和注释,因为它们都会被解释器忽略。

将标记符组织成抽象语法树(AST)的过程称为「解析过程」。解析器将程序的结构提取成一张我们可以评估的表格。

实际执行这个解析过的抽象语法树的过程称为评估。这实际上是这个解析器中最简单的部分了。

本文会把重点放在词法分析器上。我们将编写一个通用的词汇库,然后用它来为IMP创建一个词法分析器。下一篇文章将会重点打造一个语法分析器和评估计算器。

词汇库

词法分析器的操作相当简单。它是基于正则表达式的,所以如果你不熟悉它们,你可能需要读一些资料。简单来说,正则表达式就是一种能描述其他字符串的特殊的格式化的字符串。你可以使用它们去匹配电话号码或是邮箱地址,或者是像我们遇到在这种情况,不同类型的标记符。

词法分析器的输入可能只是一个字符串。简单起见,我们将整个输入文件都读到内存中。输出是一个标记符列表。每个标记符包括一个值(它代表的字符串)和一个标记(表示它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标记符)。语法分析器会使用这两个数据来决定如何构建一棵抽象语法树。

由于不论何种语言的词法分析器,其操作都大同小异,我们将创建一个通用的词法分析器,包括一个正则表达式列表和对应的标签(tag)。对每一个表达式,它都会检查是否和当前位置的输入文本匹配。如果匹配,匹配文本就会作为一个标记符被提取出来,并且被加上该正则表达式的标签。如果该正则表达式没有标签,那么这段文本将会被丢弃。这样免得我们被诸如注释和空格之类的垃圾字符干扰。如果没有匹配的正则表达式,程序就要报错并终止。这个过程会不断循环直到没有字符可匹配。

下面是一段来自词汇库的代码: